牙周病能痊癒嗎?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從基礎知識開始,帶你深入了解牙周病的症狀、治療方法,幫助你及時察覺牙齒健康的警訊,盡快採取行動,避免更嚴重的口腔問題。
牙周病怎麼產生的?甚麼情況下會出現?
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,主要由細菌附著在牙周組織引發發炎反應所導致,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
以下將針對常見誘發因素進行解析,幫助你建立完整的牙周病防治觀念。
- 患有糖尿病
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口腔健康上風險更高,罹患牙周病的機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三倍。
- 荷爾蒙改變
雌激素和黃體素濃度的提升,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,使牙齦變得更加敏感,降低口腔的免疫防禦力。
- 長期接觸菸與檳榔
香菸中的尼古丁與檳榔中的檳榔鹼會破壞牙周組織,抑制其自我修復能力,導致牙齦對細菌的抵抗力下降。
- 生活作息不正常
當身體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時,容易引發慢性發炎反應,削弱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,提高牙周病的發生率。
- 家族遺傳
某些遺傳性疾病,如白血球功能缺陷、結締組織異常、酵素缺乏症及染色體疾病等,可能削弱牙周組織的健康,增加牙齦發炎和組織退化的可能性。
牙周病也有分嚴重性?以下說明牙周病的輕、中、重度
台灣有高達 80% 的人口受到牙周病影響,許多人可能正面臨牙周健康問題而不自知。
以下介紹各種情況下的牙周病狀況。
- 牙齦發炎
刷牙時可能偶爾出現輕微出血的情形,但齒槽骨仍維持良好狀態,尚未發生明顯的骨質流失,這是牙周病的初期階段。
- 牙周病前期
隨著牙齦發炎情況加重,刷牙時出血的頻率明顯增加,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現牙齦滲血的情況,齒槽骨已開始逐漸流失,若未及時控制病情,牙周結構將持續惡化,影響牙齒的穩固性。
- 牙周病中期
隨著牙周囊袋持續擴大,細菌進一步侵蝕齒槽骨與牙周韌帶,導致牙根暴露,牙齦與齒槽骨的萎縮和流失加劇,牙齒可能出現明顯的疼痛與敏感反應,甚至伴隨化膿現象。
- 牙周病後期
到了這個階段,齒槽骨已經嚴重流失,幾乎無法再為牙齒提供足夠的支撐,牙縫變得明顯擴大,牙齒可能自行脫落,並伴隨嚴重化膿、口臭和發炎等問題。
牙周病若是不治療會產生哪些狀況?以下 3 種現象是常態!
當牙齦出現輕微出血時,許多人往往不以為意,認為只要加強刷牙和清潔,就能讓牙周病自行恢復。
但放任不管會產生許多後果,以下介紹 3 種常見下場。
- 牙齦萎縮
當牙周病發展到後期,牙齦嚴重萎縮,支撐牙齒的齒槽骨流失殆盡,導致牙齒逐漸鬆動或發生位移,這種狀況不僅影響日常進食,讓咀嚼變得困難,也可能影響發音,使談話變得不清晰。
- 牙齦化膿
當牙周病進展至嚴重階段,牙齦會出現多處大小不一的膿包,並伴隨反覆發作的劇烈疼痛與腫脹感,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口腔健康,也可能導致細菌擴散至其他部位,引發更廣泛的感染。
- 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
牙周病不僅影響口腔健康,還可能透過血液循環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,當口腔內的細菌進入血液,它們可能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反應,促使動脈粥狀硬化,提高罹患心臟病、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。
看完本文後,若對於牙周病想進一步的了解詳情,歡迎到原文查看更多: 牙周病會好嗎?帶你了解牙周病症狀、治療方式、費用!
留言列表

